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

《第17週》課程心得

學期初,剛上到地理與環境時,原本只是以為像國、高中時一樣,就只是上地理課,其實當時拿到課表時,心裡也很納悶為什麼要上地理課,但翻開課本才赫然發現原來這個課程是綜合了地理與環境,兩者相互影響,並息息相關,剛開始真的很不適應上課的內容都是英文,而且還要自己翻譯,感覺就像在上英文課,但一頭栽下去念才發現很多的觀念是現代的人類所缺乏的,所以才會導致世界上那麼多的環境問題,也有很多專有名詞,雖然看起來很長又和它的意思很不熟,但經過作業的加工,才能讓它變成我英文資料庫的一部份,我很喜歡老師上課的方式,雖然剛開始很難適應,但還好剛開始的作業就只有一點點,不然一定會很難搞定,因為我的英文真的還有待加強,此外,謝謝老師的教導,學生受益良多!

2009年1月9日 星期五

●第14~17週《 5-2~5-6 》重點整理

  • 5-2 How does climate affect the nature and location of biomes?

不同的平均年雨量和年均溫,形成了熱帶、溫帶、寒帶沙漠、草原、森林,並且大大地影響他們的所在地。


關鍵字解釋
biomas 生物社會-龐大的陸地地域具有相似的氣候、土壤、植物和動物,不論他們在地球上是從何而來。陸地生物社會與水生系統的種類,構成地球生物多樣性中的四分之ㄧ,是極其重要的地球自然資本。

desert 沙漠- 一個地區蒸發量超過降水量。年降水量緩慢且整年的降水經常不均衡的散佈。白天,熱烘烘的太陽溫暖地面;但夜晚,大多的熱能被儲存在地面並且快速的散發於大氣中。

grassland草原-大多發生在大陸的內陸,此地區較沙漠多雨且較乾於森林。草原的存在是因為結合了季節性的乾旱、大規模草食動物的放牧與偶發性的火災,這些因素保持大量的矮樹(灌木)與樹木的生長。

permaforst永久凍土層-地面下保留住水的土壤維持在冰凍的狀態,連續超過兩年以上。經過短暫的夏天,永久凍土層的雪與冰開始融化,然後被地面吸收。而永久凍土層就像是不透水層般,會讓底下的水不流失,因此這些地區的生物就必須仰賴著表層水與溶化後的雪水維生。

forest system森林系統-土地受樹木的控管。 森林可分成三種主要的類型:熱帶、溫帶、寒帶(北方針葉林與北極),這樣的區分是由於降雨的程度與多樣的平均溫度。


  • 5-3 How have we affected the world's terrestrail ecosystems?

在許多地域,人類的活動損害了地球上的沙漠、森林、山,這些提供了生態上與經濟上的服務。

【人類對陸地生態系主要的破壞】

沙漠-出現大型的沙漠城市、越野車輛對土壤的破壞、過度灌溉所造成的土壤鹽鹼化、地下水的過度消耗、過度採礦造成土地的混亂與汙染。

草原-改建農田、燃燒草原所釋放到大氣中的CO2、家畜的過度放牧、石油的生產與在凍原的越野車輛。

森林-農業耕作與家畜的放牧、林木與城市的發展、越野車輛的破壞、森林溪流的汙染。

山-農業耕作、林木砍伐、過度採礦、旅遊業的增加、城市的空氣污染。

  • 5-4 What are the major types of aquatic system?

鹽水與淡水中水生的生物分布地帶(水生地域)幾乎覆蓋了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也就是說海洋支配著這顆行星,且大多水生的有機體都存活在鹽水與淡水系統中的表層、中間層、底層。

關鍵字解釋

aquatic life zones水生地域-與水生相等的生物社會即稱水生地域。主要發現於水生環境的生物類型由水的鹽度決定,也就是說多樣化的鹽類像是氯化鈉溶解於特定體積的水中。水生地域分為兩個主要的類型:鹽水或海洋與淡水。

plankton浮游生物-輕弱的游動,自由漂浮的生物,它們大多是浮游植物(植物的浮游生物)和浮游動物(動物的浮游生物)。

nekton游行生物-強而有力游行的消費者,例如魚類、烏龜和鯨魚。

benthos底生生物-底層的居住者,像是會在一個定點上將它們自己繫住的藤壺和牡蠣,會挖洞然後進入沙中或泥土裡的蠕蟲,行走在海底的大螯蝦(龍蝦)和螃蟹。

decomposers分解者-(大多是細菌)分解死亡的有機物的身體組織,再被水生生物消耗轉變成簡單的營養化合物,然後給水生的生產者使用。

  • 5-5What are the major ocean zones and how have we affected them?

翻譯】-p97-98 第五欄前三段

§珊瑚礁是水域多樣性的耀眼中心


珊瑚礁在清澈、熱帶和亞熱帶溫暖的水域形成。在這樣令人驚艷美麗的自然奇蹟為世界最古老、最多樣、最有生產力的生態系統之一。就生物多樣性的觀點來看(大綱3-4A,p48),它就相當於熱帶雨林那樣。


珊瑚礁是由大量稱做珊瑚蟲(與水母血緣相親)的小型動物而來,他們藉由分泌一種由石灰石(碳酸鈣)有保護性的外殼的外殼,圍繞在他們柔軟的身體上而緩慢地建立起礁石。當珊瑚蟲死掉後,牠們的空殼就會保留下來,給更多的珊瑚當作平台生長。由裂縫、暗礁和孔洞所組成的複雜網路,結果就提供了碳酸鈣式的大廈給很多的兩棲動物使用。


珊瑚礁在珊瑚蟲與居住在珊瑚蟲組織的單細胞海藻(共生藻)間存在著互利關係,這些海藻帶給珊瑚蟲顏色、食物和經過光合作用而來的氧氣。而珊瑚蟲逐個地帶給這些海藻一個良好保護的居所和一些他們的養分。(p.S53附錄11圖6顯示了珊瑚礁生態系的一些組成和內在作用)

關鍵字解釋

coastal zone沿海地區-從高朝線延伸至和緩的坡道,淺水的邊緣即是大陸棚,此地區屬於溫暖且營養豐富的淺水水域。

estuaries河口-河流與海的交接處。一個高度生產的沿岸生態系統正面臨人類活動所帶來逐漸增大的壓力。在這個部分封閉的水系結合了海水、淡水、營養物、來自河水和溪流的污染、來自土地的逕流。

coastal wetlands沿岸濕地-指一個地區的土地整年全部或一部份被水給覆蓋住,包含在溫帶地區的河口、水灣、海灣、海峽、含鹽濕地與熱帶地區的紅樹林。

§補充:河口與沿岸濕地有很高的營養成分(即NPP)是由於這兩個的環境屬於淺水地帶,所以陽光易穿透,給予水中的生物充足的光照,且這地域的營養鹽可以透過海浪的流動散佈各處,提供給各個生物使用,所以此地域的生產力非常高。

intertidal zone潮間帶-在沿岸地區,地心引力吸引月亮與太陽,造成每六小時循環一次的漲潮與退潮,而海岸線的低潮線與高潮線之間的地區稱為潮間帶。

§補充:此地區的鹽度及溫度變化大,所以生物都需要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方式才得以存活。海岸的界線(天然屏障)即是沙丘,也可能不只一道。

open sea開放海域-在大陸棚的邊緣處,水的深度急劇增加,將沿岸地區從龐大體積的海洋分隔開來。主要根據陽光的穿透力,這地區的藍海劃分為光照明亮的表層、昏暗的中間層與深暗的底層。

§補充:開放海域劃分後的三部份

euphotic zone透光層-漂浮的浮游植物,在這樣光照充足的地區進行光合作用,並且負責世界上40%的光何作用活動。

bathyal zone半深海層-昏暗的中間地帶,由於這地區只有一點點的光線但並不足以提供光合作用的生產者。

abyssal zone深海層-最底層的地帶,非常的黑暗與冰冷,只有一丁點的溶氧。

--開放海域的NPP若由小區塊來看是十分小的,但若整體而言,NPP全部加起來就會很大--

  • 5-6What are the major types of freshwater systems and how have we affected them?

關鍵字解釋

lakes湖泊-當降水、逕流或地下水滲流填滿窪地,這些在地球表面停滯的淡水所構成的龐大自然軀體。造成這些漥地的原因包含冰河作用、地殼移動或火山運動。

§補充:科學家根據湖泊的營養含量與初級生產力劃分類型。

oligotrophic lake營養不足的湖泊-普遍的湖泊新近型態,少量的提供植物所需的營養,這類型的湖泊通常有深且陡峭的邊坡。

eutrophic lake優養化湖泊-這一類型的湖泊,生產者製造了大量甚至是過量的營養供給。這類型的湖泊看起來淺薄且有黑棕色或綠色的水色,是由於湖泊擁有高層級的營養與非常高的NPP。

cultural eutrophication文化優養化-人類從大氣中和鄰近的城市和農作地區輸入營養物,可以提升湖泊等被磷、氮等物質污染而至藻類急速繁殖。

mesotrophic lakes 中度優養化-許多湖泊陷落在某些界於兩個擁有極度的豐富營養的湖泊間。

surface water表層水-沒有流進地面或蒸發的降水。

runoff-流走物來自降雨或溶雪的淡水,在地表流進鄰近的溪流、湖泊、濕地、和水庫。

watershed-流域經由支流到主流,釋放出水、沉澱物、和溶解物的陸地區

drainage basin排水流域同watershed inland wetlands內陸濕地遠離海岸,卻全時間或部分時段覆蓋著淡水的土地(如沼澤、濕地、或泥塘)